2月21日,高圣沙龙依然属于内部行家。我们的员工、东方高圣投资银行总部北京团队副总裁李智刚先生为我们进行分享。主题为:2020年疫情之后的中国医药行业发展。受疫情影响,本次沙龙依然采用线上直播的方式进行。
李智刚先生是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生物技术硕士。曾在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与药物研究所做药理分析研究,在平安证券、盛德证券、赛柏蓝等任医药行业分析师,分析覆盖包括中国大陆、香港、海外等重点上市医药企业。同时任多家财经媒体医药行业政策特约评论员,撰写分析评论。在化学新药、生物制剂、医疗服务等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同时调研覆盖国内其他行业近百家行业优质上市公司,对于医药行业研究有着深入的经验。
上一期,中以海德的刘博士从病毒的角度分析疫情,本期,李总从经济的角度出发分析。本次沙龙分为四大版块:2003非典与2020新冠的对比、疫情过后医疗改革进一步加速、疫情对医疗产业各个领域的影响与机会,以及2020年医药行业发展展望。新冠之后,医药行业应该走向何方?
李总简要做了中国医药工业营收增速与全国gdp增速对比。疫情对医药工业的影响仅带来了3-6个月的阶段性增长波动。具体来看,药品、卫生材料等多个子行业出现短期、阶段性收入增速上升,尤其是卫生材料出现短期需求激增。而疫情造成短期需求冲击较小的化学原料药则无明显波动。长期来看,疫情对于医药行业自身影响是不大的。
疫情过后,医疗改革或将进一步加速、医疗行业变革或进一步加速。李总指出2020年行业改革的四个重点:带量采购全国执行、重点药品监控机制全面建立、drg在30个试点城市模拟运行、2019版《医保目录》实施,省级医保目录缩编三年过渡期开始。创新药审批上市、进入医保和销售上量效率大大提高,深刻影响市场格局。另外,在otc市场,尤其是典型的自我药疗领域,代表着质量和诚信的大品牌越来越成为影响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
李总做了外资和本土企业市场增速比较,并分析了疫情对医疗产业各个领域的影响与机会。受新冠疫情影响,网络在线问诊平台用户数量和问诊数量暴增。中国患者长期的线下诊疗习惯及传统医院相对封闭的体系导致了互联网医疗虽然呼声高,但仍然未能实现实质性的突破,本次疫情将会推动中国医疗体系的数字化进入一个更加快速的实质性增长阶段。
同时,检验产品需求也在激增,疫情相关的流感检测、crp、pct、呼吸道检测等产品短期需求激增,预计未来也将带动cdc、医院和基层病原微生物分子诊断检测能力进一步提升。疫情使得全自动分子poct产品有了用武之地,有望在未来推动快速检测。
最后,李总又广泛撒网,分析疫情对其他医疗领域的影响。表面上看,疫情使得医药方面消费增速。抗病毒药品、卫生材料等多个子行业出现短期、阶段性收入增速上升,尤其是卫生材料出现短期需求激增,疫情结束后,增速也会随之回落;同时,血制品行业处于高景气利好态势,一般血制品产品生产周期达3月到半年不等,由于此次疫情,库存大量减少,环节开始加速;并且,近几月更多消费者为了避免疫情,选择了互联网o2o药品零售渠道。随着零加成、药占比、带量采购等政策的持续落实,这次疫情可能将加速近年来处方外流的进程。连锁药店、单体药店同时竞争,加速药店行业整合;体检行业会推动改善;抗病毒版块将长期受益;疫苗行业,由于研发周期长,影响会是长期的;医药代表也会从之前的“找好品种”改为“找新的利好方向”。
在最后的问答环节,有同仁问起:本次疫情对新药研发公司临床试验影响有多大?李总认为,临床前cro、cdmo等业务,预计企业正常复工、生产力正常,基本不受影响。以北京为例,当下cro只要消毒、检验严格,复产率达95%以上,并且在疫情影响下采用“即报即批”的方式(7天-1个月的快速审批流程)。难题在于,目前的口罩和防护衣的需求压力大。并且,医药市场集中度将会增强,依然维持“大鱼吃小鱼”的格局。
错过了现场讲解、想要了解更多内容的同仁们,可通过点击: 观看沙龙完整回放。
东方高圣大健康并购公益沙龙,每周五一期,在线直播,风雨无阻,雷打不动,也是东方高圣坚持了十几年的老习惯。如果您对大健康领域并购感兴趣,欢迎您来讲、来听。授人以渔是厚德。
上一篇
下一篇
高圣沙龙 | 第926期 · 新冠之后,医药行业新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