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第一大药厂辉瑞又开始了“买买买”的节奏,斥资114亿美元,收购array biopharma,放眼长远,为抵抗仿制药竞争加码。
宇宙第一大药厂,又开始了“买买买”的节奏。
6月18日,美国制药巨头辉瑞宣布,以每股48美元的价格,通过发债和现金储备对array biopharma公司进行收购,共耗资约114亿美元。
array biopharma公司是一个研发治疗癌症小分子药物的初创公司,研究范围覆盖30多种不同类型的癌症,目前共有两款药物用于临床试验,即获准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的braftovi与mektovi。
1. 辉瑞会得到什么?
在公司经营上,array biopharma表现并不乐观,上一财年营收为1.74亿美元,公司一直处于净亏损状态。
对比这一不起眼的数据,辉瑞2018年高达536亿美元的收入则显得财大气粗。
交易宣布后,辉瑞的股价在交易的最初几个小时内略有下滑。投资者面临的问题是array的收购不会很快得到回报。
在畅销止痛药lyrica失去专利保护后,新任首席执行官阿尔伯特-博拉(albert bourla)致力带领辉瑞探索产品组合的多样化。他认为,目前仿制药冲击严重,收购array可以在大肠癌业务上奠定坚实基础,有效结合辉瑞现有的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系列的专业产品。
每股48美元的收购价较array上周五收盘价溢价约62%。辉瑞接手的消息刚传出时,array biopharma股价飙升了60%,辉瑞表示,这笔交易预计将在2019年下半年完成,今明两年调整后,每股收益可能会减少4~5美分。
毫无疑问的是,辉瑞公司在此次交易中获得了一些有希望的药物。braftovi和mektovi已被批准用于治疗转移性黑色素瘤。上个月,array宣布这两种药物在第三财季的销售总额为3510万美元,远高于华尔街分析师的预期。
但braftovi和mektovi治疗结直肠癌的机会更大。阵列报告阳性结果在几个星期前从后期研究评估两种药物结合eli lilly公司的(nyse:lly)在治疗braf突变结直肠癌爱必妥。
在该研究中,与标准化疗相比,braftovi,mektovi和erbitux(array将组合称为braftovi三联体)将braf突变结肠直肠癌患者的死亡风险降低了48%,与化疗相比,braftovi三联体在证实的客观反应率和总体存活率方面也显示出统计学上显着的改善。
这些结果令人印象深刻,一些分析师现在预测,array的braftovi三联体将成为治疗结直肠癌的标准治疗方法。鉴于此,一些预测预测组合可能会接近重磅炸弹的销售水平。
braftovi和mektovi似乎也非常适合辉瑞公司目前的产品阵容和管道。两家公司过去一直合作,合作研究array的mektovi和辉瑞公司的bavencio和talzenna在治疗各种癌症方面的组合。
2. 对抗仿制药的冲击
尽管braftovi和mektovi在治疗结直肠癌和黑色素瘤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但在组合能够在辉瑞公司的顶线产生波动之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018年这一数字为536亿美元.cantor fitzgerald分析师预测其销售额将达到9.55亿美元。 array的两种药物 - 但他们预计销售水平要到2026年才能达到。
当然,braftovi和mektovi可能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其他类型的癌症非常有效。array正在进行相当多的临床试验,正在对它们进行组合评估。然而,这些研究目前都处于第二阶段,所以即使其中一些研究取得成果,辉瑞将能够获得经济收益还需要数年时间。
因此,耐心是必须的。
过去几年,大型制药企业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专利悬崖,制药巨头们由此越来越依赖创新重磅药物上市拉动业绩,都在寻找下一个重磅炸弹,便宜的中小型生物医药公司在市场上更容易获得青睐。加上2018年医药股票的波动和下跌,2019年药企们更需要高绩效的药品销售表现。
相较于只专注于创新的生物制药企业,从辉瑞不那么“强势”的自身研发管线上看,对于创新药物的需求更加迫切。
2018年,单看制药业务的营收,辉瑞依旧是全球老大,2018年全年收入536亿美元,成熟药品营收下降3%,但创新药物增长了10%,包括乳腺癌药物ibrance( 32%)在美国以外的营收大幅增长;抗凝血药物eliquis( 31%)、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xeljanz( 37%)、英夫利昔单抗( 53%)、舒巴坦( 30%)等拉动,沛儿13疫苗(prevenar 13)在新兴市场有13%的增长,主要驱动因素是2017年第二季度在中国市场获批。
在辉瑞的业务版图上,新兴市场和过了专利期的药品还在给辉瑞贡献不小份额的业绩。
政府降价、控费的决心坚定,药品降价趋势不可逆。带量采购影响11个城市药价之外,进一步将辐射全国,形成价格联动。
政府期望实现仿制药对过专利期原研药的替代。未来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市场份额将迅速提升,加速进口替代,跨国药企因此受到冲击,面临量价抉择。
此次的大手笔收购,肯定会将辉瑞公司的肿瘤学阵容扩展为癌症类型,目前公司并不十分强大。如果辉瑞公司也看到阵列药物与bavenvio和talzenna组合的巨大潜力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辉瑞显然没有想到近期的投资回报,这是一个长期的举措。只有时间会证明他是否是一个聪明的人。
参考资料:
1. ofweek:辉瑞斥资114亿美元收购array biopharma,为抵抗仿制药竞争加码;
2. 聚财网:为什么辉瑞收购array biopharma不会很快得到回报;
3. 21世纪商业评论:辉瑞又开始“买买买”:114亿美元收购生物制药公司array biopharma
上一篇
下一篇
【癌症关注】辉瑞又来“买买买”,豪掷114亿美元收购array